“九堂课”让孩子不再沉迷电子科技类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总是埋头“钻进”电子屏幕:或在游戏中大战,或刷着短视频,爱不释“机”。“拿着手机,外面的世界好像和他完全无关了”“除了玩手机,其他都不感兴趣”“有了手机,根本不找朋友玩”……凡此种种,令家长烦心、忧心。如何帮孩子建立“屏幕时代”下的安全意识,培养小孩子良好的屏幕使用习惯?

  邢子凯、邹艳侠在其所著的《屏幕时代的养育》(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结合其多年办学经验和近千个实际案例,从屏幕时代下如何培养小孩子的专注力、社交力、学习力,到如何帮孩子建立屏幕下的安全意识、培养小孩子的习惯,再到怎么样处理隔代养育关系等共九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家长们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

  上课总是走神,容易被周围环境吸引注意力;遇到难以理解或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容易心不在焉……这些令孩子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都和专注力有关。书中提到,家长要想想自己有没做出一些不利于培养和保护孩子们专注力的行为。比如,妈妈一边看手机,一边带孩子。爷爷在孙女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送来一杯水,一会儿端来一盘水果,一会儿在孩子身边监督做题。看似我们的好心,有时候是办了坏事的,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我们对孩子的“干扰”,会因为打断孩子而破坏他们的专注力。

  作者强调,“不打断”是培养专注力的基础要求,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在孩子完成作业或进行其他力所能及的活动时最好能够降低打扰。未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减少干扰、适当放手的策略,建议家长在孩子需要专注的时候,最好能够降低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使用,创造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增加家庭互动、共同参与家务劳动等方式,培养小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导致户外活动减少、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日渐突出。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上瘾,似乎是全球范围内的父母、老师一同面对的难题。一些家长发现,有时候父母越禁止,孩子反而越去做。另外,在信息化时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能完全脱离电子科技类产品,比如需要查学习资料、提交作业等等。如何利用好手机、网络这些“双刃剑”,让我们和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汲取网络的优秀品质的内容、掌握主动权,使“从网络获取知识,用手机辅助生活”成为当前有力的武器呢?

  作者指出,当线上学习,网上冲浪,掌上生活已成为既定事实,我们要想办法与网络时代共存,主张以下三原则:原则一:接纳大于制止。不要一味禁止,告诉孩子电子科技类产品是工具,不能让它绑架我们的生活。原则二:引导大于转移。在孩子在玩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时候,家长可以用另一个物品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多安排读书、玩玩具、画画等业余活动。原则三:规则大于说教。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使用规则。与网络时代共存是一门艺术,先通情、再达理。接纳、引导、设立规则是让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三宝。其中,规则要符合可视化、主动化、全家化等要求,才能事半功倍,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提升专注力和学习力。

  本书的每个小节前面都会设置一个问题,引导父母自我反省,让我们梳理自身的育儿理念和行为习惯,如“玩游戏就是荒度时间吗?”带着思考寻求答案。再结合相关的热点问题,通过丰富案例逐一分解,提出较为合理又实用的解决方案。作者觉得,与其控制游戏,不如利用游戏,从中挖掘出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而该书的每个章节末尾,作者还精心设置了小练习,帮助家长把书中内容具体落实到真实的生活中。

  这本书聚焦于屏幕时代的9大养育关键点,书中以丰富的案例诠释电子时代的养育精髓,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让孩子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自由又自律地成长,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屏幕时代”的学习和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