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专访王在希:“统一已经在路上”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2021年又是两岸关系不断僵化的一年。美国新任总统拜登的上台并没有缓解,反而因美国不断打“台湾牌”,让当局在谋“独”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刚刚过去的岛内“四大公投”,在四项投票中均获胜,这能否反映出岛内民众对当局的真正支持?在本月举行的《环球时报》2022年会上,台湾议题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而究竟谁在主导两岸关系,不同专家有很不同的见解。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对以上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明年的进行了预测。
环球时报:拜登上台后,一方面表示“继续奉行一中政策”,另一方面又持续打“台湾牌”,不断对“”势力释放错误信号。您是怎么样看待美国的一中政策?
王在希:美国政府所谓的“一个中国政策”,和我们讲的“一个中国原则”可以说已经不是一回事。尤其从特朗普开始,美国的一中政策越来越呈现空心化趋势;拜登上台后,明确宣称美国将致力于在“与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公报》、对台“六点承诺”的基础上奉行一中政策。“与台湾关系法”及对台“六点承诺”,和三个《公报》几乎对立,美国又强调国内法大于国际法,事实上就把三个《公报》架空了。
举例来称,《中美建交公报》规定,美国必须与台湾断绝官方“外交关系”、废除美台“协防条约”、从台湾撤走全部美军,可“与台湾关系法”强调美“继续承担协防台湾的义务”。《八一七公报》规定美国逐年减少直到停止售台武器,可里根的对台“六点承诺”表示,美国售台武器不需要和大陆政府商量,美国不承认大陆对台湾主权。特朗普上台后,把“六点承诺”和“与台湾关系法”合并,正式作为一个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现在不仅对台大规模出售武器,派军官协助训练,派军舰、飞机到台海巡逻,而且用军机接送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访台,严重违背中美三个《公报》有关一中原则规定。
环球时报:在《环球时报》2022年会上,台湾学者张亚中认为,在未来的两岸局势中,目前是美国占据主动权,所以当局铤而走险的可能微乎其微。您对此是否认同?
王在希:张亚中教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台湾学者,但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稍稍有点不同看法。我认为从宏观战略上分析,两岸局势主导权还是在大陆一方。
美国可以打“台湾牌”,可以在台海制造焦灼的事态,甚至千方百计诱发军事冲突,但最后何时解决,具体用什么方式解决,总体上取决于大陆最后的决心。中央对台大政方针非常明确,且一以贯之,即以最大诚意和努力去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越过红线,我们将不得已采取断然措施。当局到现在不敢铤而走险,主要是因为大陆不仅有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和强大能力,也有挫败“”分裂图谋的充分准备。
尽管不能完全排除当局会铤而走险,但正常的情况下可能性很小。问题大多有三点:第一、大陆在军事上始终对台保持高度威慑。当局清楚,如果铤而走险,他们将面临难以处理的后果并付出惨痛代价。可以说当局铤而走险之时,就是两岸走向统一之日。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是在台湾长期执政,搞“渐进式”,主要是骗取选票的一种手段。第二、台湾现在已被美国深度控制,无论是还是,都不敢违背美国的战略意图。美国既“不独立”,也不喜欢两岸统一,希望台海一直处在分裂局面,以便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大陆发展强大的重要筹码。第三、当局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制约。台湾选民到目前为止主张维持现状的约三分之二,主张“彻底独立”和马上统一的都是少数。
环球时报:近期,当局更注重在议会层面拉拢欧洲一些国家,靠“议会外交”钻空子,这种手段能产生实际效果吗?
王在希:近年来,当局利用美国频繁打“台湾牌”、疯狂“以台制华”的机会,借机“倚美谋独”,在国际社会制造“”的图谋很明显。拜登上台后,改变了特朗普单打独斗的做法,联合盟国在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国际化,这就使得当局有机可乘。
今年下半年以来,当局大力对欧美国家包括日本开展“议会外交”,两次与日本自民党开展所谓“2+2会谈”,前不久美国接连两次派参众两院国会议员乘坐军用飞机大摇大摆赴台访问,当局还千方百计在立陶宛设立“台湾办事处”。但一个中国原则已经在国际社会被普遍接受,具有广泛共识,当局企图通过“议会外交”撼动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社会制造“”,绝不可能获得成功。
环球时报:18日台湾地区举行“四大公投”,结果“重启核四”“反莱猪进口”“公投绑大选”“珍爱藻礁”案均未通过,您认为这次“公投”结果反映出岛内政局怎样的局面?
王在希:四项“公投”中,反对进口美国莱猪(含瘦肉精的猪肉)本是一项纯粹关乎台湾同胞健康的民生议题,过去执政时,坚决反对进口,这次却不惜动用公权力阻扰通过,是对台湾所谓的民主制度绝大的讽刺。我认为,这次“公投”结果并没有真正反映台湾民意,民生议题被当局操弄成“政党对决”,荒谬地宣称“四个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大陆吞并台湾”,甚至喊出“抗中保台”口号,已经完全失去“公投”意义。
从人数来看,和都只拿到蓝绿基本盘的票,中间选民票数非常少。最近,岛内中间选民开始讨厌蓝绿恶斗,对已经有渐行渐远的趋势。随着明年地方选举日益临近,围绕候选人提名问题,内部的各种争权夺利矛盾也在显现。民意如流水,倒行逆施,迷信权力能改变一切,最终一定会走向反面。
环球时报:您在《环球时报》2022年会上提到,“统派上台不敢统,独派上台不敢独”,引发台湾学者的不同看法,有的人觉得“台湾有些人并不算真正的统派,但大陆却给予很多期待”。您怎么看这样的回应?
王在希:《环球时报》2022年会涉及台湾的题目是“当局会铤而走险吗?”与会两岸学者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都认为可能性不大。一些岛内学者觉得,统派上台不想统,说明他是“假统派”;“独”派上台后却天天都在搞“”。他们的看法也没有错,只是和我的理解有差异。首先,我认为人随着地位改变,立场也会改变,导致“统派上台不敢统”。其次,我所说“独派上台不敢独”是指搞彻底、公开的“”,而不是指“切香肠”式、渐进式的具体“”动作,例如修改教科书、蔡英文“去中国化”等。
目前大陆网络上有一些舆论,认为“搞明独,搞暗独”,两边都靠不住。但毕竟不承认“九二共识”和两岸一中,承认“九二共识”,坚持反对“”。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和遏制“”分裂,所以对国、民两党应该区别对待。
环球时报:今年大陆在不同场合释放诸如“统一后台湾财政尽可用于民生”“大陆有能力让台湾同胞过上好日子”等善意,您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什么?是否如一些网民猜测,“慢慢的开始考虑统一后的事情,说明统一进程慢慢的开始”?
王在希:国台办领导人关于“统一后台湾财政尽可用于民生”的说法,我认为这是对大陆40年来长期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重新强调,是提醒台湾同胞,尽管一直在推动“”分裂,但我们对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始终没有变。
小平当年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就是两岸通过协商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之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台湾可以保留原来的社会制度不变,包括公民的私有财产、人民的生活方式、台湾的货币法律体系,连军队、警察都可以保留,甚至选举他们的领导人,台湾的财政不需要上缴,也不会在台湾地区征收税费等。关键是两岸和平统一之后,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原来每年一百多亿美元的庞大军费开支也能节约下来,自然能够适用于民生。
随着祖国大陆发展强大,两岸统一是必然趋势,统一已经在路上。“一国两制”作为统一后的一种制度安排,大陆方面一再表示愿意在香港、澳门实践的基础上,与台湾的政党团体及有关人士一起协商探讨,不断加以完善,使得“一国两制”将来在台湾实施时取得更好的成效。
王在希:我认为明年的依然会处于严峻复杂和跌宕起伏的紧张状态,但大局可控,问题的主导权还在大陆一方。当然,希望美国停止打“台湾牌”、改变“以台制华”的基本战略,或是期盼当局不搞“”分裂、改邪归正,都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要有战略自信,也要有一定耐心。中国的发展强大是谁也不可能阻挡得住的,“东升西降”也是个客观趋势。中美之间难以完全脱钩,竞争中会有合作。当局妄图“倚美谋独”“以疫谋独”“以武谋独”,都不可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