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资讯 从人形机器人分拣到AGV动态充电:全球巨头竞逐智能物流机器人革命来袭!

  Figure AI 发布人形机器人分拣系统,物流场景验证通用AI突破

  现代 B-9 锂电池叉车发布:充电 10 分钟续航 4 小时,重新定义工业搬运效率

  RISE Robotics 液压机械臂冲击吉尼斯纪录,举升能力超 3 吨创行业新标杆

  Shield AI 获 2.4 亿美元融资 推动企业级自主系统平台全球部署

  美国机器人公司 Figure AI 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物流分拣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 Helix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在包裹处理任务中实现突破性进展。该系统通过人形机器人 Figure 02 完成动态传送带包裹抓取、标签定向等复杂操作,分拣准确率达 99.2%,处理速度达每秒 1.5 个包裹,为物流自动化树立新标杆。

  作为硅谷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Figure AI 此次技术突破集中体现在三大核心模块:

  Helix 3D 立体视觉系统:采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首次实现工业场景下毫米级深度感知。通过双目摄像头同步采集数据,系统可精准识别柔性包裹(如快递袋)的形变状态,抓取成功率较传统 2D 方案提升 40%。

  在线自校准技术:开发视觉本体感知模型,通过摄像头数据实时估算机械臂末端 6D 位姿,消除多台机器人硬件差异带来的性能波动。测试显示,该技术使跨机器人策略迁移误差控制在 0.3mm 以内,无需人工校准就可以实现 95% 以上的操作一致性。

  动态决策引擎:基于 100 万小时真实场景训练数据,系统可在 0.2 秒内完成包裹尺寸判断、抓取点规划及姿态调整,适应 5-50kg 不同重量负载,支持 - 20℃至 50℃极端环境作业。

  在某国际物流枢纽的实测中,6 台 Figure 02 机器人组成的分拣单元连续运行 72 小时无故障,处理包裹破损率较人工分拣降低 78%。公司 CEO Brett Adcock 表示:物流分拣是验证通用AI的理想场景,我们的系统不仅解决了包裹多样性难题,更通过技术反哺优化了 Helix 模型的基础能力。

  目前,Figure AI 已与三家全球物流巨头达成试点合作,计划 2025 年底前完成 100 台人形机器人部署。其模块化系统支持快速场景适配,通过云端更新即可扩展至医药冷链、汽车零部件等细致划分领域。随着亚马逊、联邦快递等企业加速自动化转型,该技术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创造超 15 亿美元市场价值。

  人形机器人的真正潜力在于其物理形态与人类环境的天然兼容性。Adcock 指出,公司正在开发的第二代系统将集成语音交互功能,实现从包裹分拣到客户服务的全流程自动化。随着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传统机械臂的 1.5 倍,物流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效率革命。

  德国工业传感器巨头倍加福(Pepperl+Fuchs)发布 G20 ZPA 智能滚筒控制模块,通过零压力累积(ZPA)技术革新物流输送系统,实现输送机能耗降低 40%、安装效率提升 3 倍。该模块化解决方案无需现场总线基础设施,可即插即用部署于电商仓储、机场分拣等高吞吐量场景。

  作为物流自动化领域的突破性产品,G20 ZPA 模块通过动态调节滚筒启停,确保包裹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安全间距,避免传统输送机常见的碰撞与拥堵。其内置智能逻辑可自动检验测试相邻模块状态,支持 7 种运行模式自由切换,通过三个旋转 selector 就可以完成参数配置,无需复杂编程。

  极简安装架构:采用穿刺技术连接扁平电缆,模块可沿安装轨道自由滑动,单个工位部署时间缩短至 5 分钟以内;

  自适应能量管理:非工作状态自动进入休眠模式,配合五段式加减速曲线,减少机械磨损同时降低能耗;

  全链路诊断系统:集成 ZPA 分析工具自动生成设备清单,支持远程故障预警,维护响应速度提升 60%。

  实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某电商分拣中心部署后,包裹处理效率提升 28%,输送机电机寿命延长 35%。其紧凑设计可适配 60mm 窄轨输送机,支持最多 256 个模块串联运行,兼容现有滚筒规格。此外,G10 电压限制器可吸收制动回馈电流,避免电源过压保护误触发。

  我们重新定义了输送机系统的智能边界。 倍加福工业自动化事业部负责这个的人说,G20 ZPA 模块通过无控制器架构,使中小型物流公司也能享受工业 4.0 级的智能输送体验。 随着全球电商包裹量年增 18%,该解决方案预计将在三年内覆盖 30% 的自动化仓储市场,助力客户实现每平米处理量提升 40% 的目标。

  韩国现代物料搬运公司推出新一代 B-9 系列锂电池电动叉车,通过突破性能源管理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 40%,充电效率提升 3 倍,为物流仓储行业提供清洁高效的搬运解决方案。该系列新产品载重范围 8,000-10,000 磅,配备智能能量回收系统,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实现零排放。

  作为内燃叉车的绿色替代品,B-9 采用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组,支持快充技术:充电 10 分钟即可满足 1 小时高强度作业需求,配合自动均衡管理系统,电池使用寿命延长至传统铅酸电池的 3 倍。实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相比同吨位内燃叉车,B-9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21 吨,综合经营成本降低 15%。

  双驱智能动力系统:独立控制的双驱动电机实现精准扭矩分配,爬坡能力提升 25%,最高行驶速度达 19km/h;

  人机交互座舱:集成多功能仪表盘实时显示能耗、故障诊断及安全信息,配备全悬浮座椅和可调节方向盘,降低操作员疲劳度;

  预测性维护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控核心部件状态,提前 72 小时预警维护需求,使停机时间减少 60%。

  安全性能方面,B-9 搭载曲线辅助制动和坡道防溜系统,结合驾驶员在位检测技术,确保操作安全。其紧凑设计实现 2.5 米最小转弯半径,适合狭窄仓储环境作业。目前该系列新产品已通过欧盟 CE 认证及美国 OSHA 标准,计划 2025 年覆盖全球主要物流市场。

  在碳达峰目标驱动下,新能源叉车市场年增长率已突破 25%。 现代物料搬运全球 CEO 表示,B-9 通过技术创新将电动叉车的实用性提升至新高度,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将占据北美市场 30% 的份额。 随着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加速供应链绿色转型,现代 B-9 系列有望成为工业搬运领域的新一代标杆产品。

  全球能源管理巨头施耐德电气宣布与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 SEER Robotics 深化战略合作,通过部署其激光 SLAM 叉车及 M4 智慧物流系统,逐步优化全球供应链效率。此次合作标志着施耐德在 灯塔工厂 建设中迈出关键一步,其位于上海、无锡及美国田纳西州的三大生产基地已全面引入 SEER 自动化解决方案。

  作为工业 4.0 标杆企业,施耐德电气自 2021 年起在中国工厂试点 SEER 智能物流系统,通过 AGV 机器人与 MES 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生产线到仓储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部署区域订单拣选效率提升 30%,人力成本降低 25%。2024 年,双方合作升级至美国市场,SEER 自主研发的激光导航叉车在田纳西工厂完成 72 小时连续作业测试,货物搬运准确率达 99.95%,单班次处理量较传统设备提高 40%。

  SEER 的柔性自动化技术完美契合我们的智能制造战略。 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负责这个的人说,其 M4 系统通过 AI 算法动态优化路径规划,使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 22%,同时支持多品牌设备协同作业,为我们节省了 30% 的设备采购成本。

  SEER Robotics 的核心技术优点是:1)基于激光 SLAM 的厘米级定位技术,适应复杂工业环境;2)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多机器人动态避障,系统响应速度达 0.1 秒级;3)模块化设计支持 72 小时迅速部署。目前,该方案已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客户包括特斯拉、富士康等行业巨头。

  施耐德电气计划 2026 年前将 SEER 智能物流系统推广至全球 15 个生产基地,重点覆盖新能源、数据中心等高增长领域。通过此次合作,施耐德不仅提升了自身供应链韧性,更通过开放平台赋能生态伙伴,一同推动工业物流自动化标准的建立。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智能化转型,双方合作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创造超过 8 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加拿大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 Sanctuary AI 宣布为其 Phoenix 系列机器人集成新型触觉传感器,通过增强物理交互能力拓展工业应用场景。该技术突破使机器人在视觉受限环境中仍能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有效应对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

  作为具身AI领域的创新企业,Sanctuary AI 通过在 Phoenix 机器人指尖部署高灵敏度触觉传感器,实现了三大核心升级:1)盲操作能力:在视觉遮挡场景中完成盲选、防滑动检测等精细操作;2)力反馈控制:实时调节抓握力度,避免货物破损毁坏;3)行为数据积累:为物理 AI 模型提供 10 倍以上的触觉交互训练数据。

  触觉感知是实现人类级操作能力的关键。 公司 CEO James Wells 表示,传统依赖视觉的机器人系统在接触物体后 0.3 秒才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而我们的传感器将延迟缩短至 0.05 秒,使重复抓取次数减少 60%。 测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配备新传感器的 Phoenix 机器人在电子元件装配任务中,良品率从 89% 提升至 97%。

  技术团队通过 3D 打印技术将压力感应阵列集成到硅胶指尖,每个传感器可检测 1000 级压力变化。与其他依赖立体视觉的方案相比,该触觉系统在柔性物体处理(如布料、食品)时表现尤为突出,抓取成功率提高 45%。目前,Phoenix 机器人已在汽车制造、电信基础设施等领域实现试点应用,单台设备可替代 3-5 名熟练工人。

  这仅仅是开端。 首席研究员 Jeremy Fishel 透露,团队正在开发第二代神经形态触觉芯片,计划将空间分辨率提升至 0.1mm,同时降低 50% 的能耗。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自动化转型,Sanctuary AI 的触觉技术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覆盖 2000 个工业场景,创造超 5 亿美元市场价值。公司计划 2026 年推出消费级版本,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服务领域。

  美国创新科技公司 RISE Robotics 宣布启动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其自主研发的液压混合动力机械臂原型机成功举起 3,000 磅(约 1.36 吨)重物,目标冲击 最强工业机械臂 世界纪录。该突破性技术通过融合液压驱动与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传统机械臂两倍以上的负载能力,同时保持 0.1 秒级响应速度。

  作为波士顿动力前工程师创立的技术型企业,RISE Robotics 专注于开发高功率密度的机器人执行器。其核心专利技术 ——Hybrid Hydraulic Actuator(液压混合动力执行器)通过液压力放大机制,在同等体积下输出扭矩提升 400%。测试视频显示,原型机不仅能稳定举起汽车级重物,还可完成精准的电路板插拔操作,展现出 力量与精度并存 的技术优势。

  我们的目标是重新定义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边界。RISE Robotics CEO John Bares 表示,该技术已吸引 NASA、波音等机构关注,计划应用于太空探索、航空航天及救灾机器人领域。相比传统电动机械臂,其液压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提升 65%,维护成本降低 50%。

  吉尼斯认证官现场测试显示,原型机在 100 磅(约 45 公斤)负载下完成 1000 次循环操作无故障,动态响应速度达 0.08 秒,远超行业标准。技术团队透露,最新迭代版本已实现 3,200 磅(约 1.45 吨)静态举升能力,正准备正式申报吉尼斯纪录。

  这只是开始。Bares 指出,公司正在开发可穿戴外骨骼版本,计划将负载能力提升至 5,000 磅(约 2.27 吨)。随着新能源汽车、重型装备制造等行业对高效机器人需求激增,RISE Robotics 的液压混合动力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获得军工复合体及科技巨头的战略投资,计划 2026 年前实现量产。

  美国医疗机器人公司 Diligent Robotics 宣布其 Moxi 移动机械臂完成全球 100 万次医院递送任务,标志着医疗自动化领域里程碑式突破。Diligent Robotics 开发的 Moxi 系统通过自主导航与机械臂协同,已在全美多家医院实现药品、器械的智能配送。其最新百万次递送案例发生在芝加哥某医院,Moxi 将化疗药物从药房快速运送至门诊输液中心,使护士节省大量往返时间,患者等待治疗时间缩短 30% 以上。

  医疗场景的复杂性远超实验室环境。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EO Andrea Thomaz 强调,Moxi 通过 100 万次递送积累的视觉语言模型(VLMs),已能精准识别医院动态场景中的 200 余种物品,并实时规划最优路径。相比无人驾驶汽车依赖的结构化道路数据,医院环境中的人群流动、临时障碍物等非结构化场景,对 AI 算法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在 AI 技术应用上采取渐进式策略:仅在安全可控的场景(如物品识别、路径规划)引入深度学习模型,而核心控制模块仍保留传统算法。为平衡创新与安全,Diligent Robotics 近期成立 AI 顾问委员会,联合顶尖学术机构探索前沿技术落地路径。

  目前 Moxi 系统已部署于美国 30 余家医疗机构,覆盖药品配送、标本运输、物资管理等八大场景。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将服务扩展至手术器械递送、远程医疗支持等领域,并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维护成本。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采用 Moxi 的医院在物流环节平均节省 25% 人力成本,医疗差错率下降 40%。

  医疗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 Thomaz 表示,公司正在开发的下一代系统将集成情感交互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基础咨询服务。随着美国医疗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Diligent Robotics 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覆盖全美半数以上大型医院。

  全球工业巨头 ABB 宣布计划投资 1.2 亿美元,在美国扩大低压电气化产品生产能力,以满足数据中心、建筑及公用事业等迅速增加行业的需求。此次投资将新增 250 个就业岗位,包括在田纳西州塞尔默新建先进制造基地,以及扩建密西西比州塞纳托比亚现有工厂。

  数据中心和公用事业等关键领域的增长,推动了对先进电气化技术的持续需求。ABB 首席执行官 Morten Wierod 表示,此次投资将巩固我们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的增长势头,帮助客户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作为瑞士工业集团,ABB 通过此次产能扩张进一步深化其能源转型战略。过去三年间,公司已累计在美国投资超 5 亿美元,这中间还包括 2024 年 10 月在威斯康星州新建的 1 亿美元工业电驱制造中心。2025 年 4 月,公司还将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开设一家 4000 万美元的工厂,生产电网强化技术设备。

  新增产能将重点服务于北美市场对智能配电、能源效率解决方案的激增需求。塞尔默工厂将采用 ABB 最新数字化制造技术,而塞纳托比亚工厂扩建后面积将翻倍,明显提升低压产品的本地化供应能力。

  这些投资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市场响应能力,更体现了对美国制造业的长期承诺。Wierod 补充道。此次产能升级预计于 2026 年全面完成,届时 ABB 在美国的电气化产品年产能将提升 40%,有力支持客户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安全挑战。

  以色列科技公司 CaPow 宣布完成 1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丰田风投领投,现代集团创新部门 Hyundai Cradle 等战略投资者参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全球市场拓展、研发升级及产能提升。

  作为工业自动化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CaPow 开发的动态充电系统通过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使移动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充电。该技术突破传统锂电池依赖模式,彻底消除充电停机时间,帮助客户实现机器人全生命周期 100% 运行效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公司运营成本降低 32%,能效提升 45%。

  近期在现代 Glovis 物流中心的测试中,搭载 CaPow 系统的自动导引车(AGV)实现连续作业,相比传统充电模式(7 小时运行 + 1 小时充电),运行效率提升近 4 倍。这种 永动 特性不仅明显提高设备利用率,还通过减少电池配置降低了资本支出。

  我们正在重塑工业场景的能源管理模式。CaPow 联合发起人兼 CEO Mor Peretz 表示,丰田等战略投资者的支持印证了市场对动态充电技术的认可,这将加速我们在机器人、制造业和物流领域的创新进程。

  随着全球工业自动化进程加速,CaPow 计划借助本轮融资进一步拓展亚洲、欧洲市场,并深化与汽车制造、电商物流等领域头部企业的合作,推动动态充电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美国国防科技公司 Shield AI 宣布完成 2.4 亿美元 F-1 轮战略融资,估值达 53 亿美元。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其 Hivemind Enterprise 自主系统平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及无人机领域的部署,加速智能机器自主性的商业化进程。

  作为一家 2015 年成立的深度科技公司,Shield AI 致力于通过智能自主系统保护军事人员和平民安全。其核心产品 Hivemind Enterprise 平台通过 EdgeOS 边缘计算、Pilot 飞行控制、Commander 指挥系统和 Forge 开发工具,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政府机构及公司可以提供一站式自主化解决方案。该平台通过模块化架构降低开发门槛,使客户能快速构建高可靠性、高性能的智能机器系统。

  开发自主性既复杂又昂贵。Shield AI 首席技术官 Nathan Michael 表示,Hivemind Enterprise 解决了这一行业难题,未来十年将推动数百万台自主设备的普及。 公司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采用该平台可使自主系统开发周期缩短 40%,维护成本降低 35%。

  除软件平台外,Shield AI 还提供 V-BAT 垂直起降无人机和 Sentient Vision Systems 广域动态成像软件。其技术已应用于美国及盟国的全球行动,客户涵盖防务、应急响应、农业等领域。公司在圣地亚哥、达拉斯、华盛顿特区以及阿联酋阿布扎比、乌克兰基辅、澳大利亚墨尔本设有分支机构。

  本轮融资由战略投资者领投,进一步巩固了 Shield AI 在自主系统领域的领导地位。随着全球智能设备市场的迅速增加,公司计划加速产品迭代与区域市场拓展,通过技术授权和合作开发模式,推动自主技术在工业、物流、安防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波兰仓储自动化公司 Nomagic GmbH 宣布完成 4400 万美元最新一轮融资,计划未来两年内在欧洲扩大智能分拣机器人部署规模,并投资 AI 团队的技术突破。本轮融资将用于提升系统解决能力,满足大型零售商、电商分销商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化需求。

  作为欧洲领先的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Nomagic 成立于 2017 年,通过 机器人 + AI 技术组合,为电子商务和多渠道订单履行提供自动化服务。其智能机械臂可完成分拣、包装和分类全流程,尤其擅长处理从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到服装、食品等多样化商品。2022 年 A 轮融资后,公司已成功将作业范围从小件商品扩展至大件货物处理。

  本轮融资标志着 Nomagic 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公司 CEO Kacper Nowicki 表示,我们的机器人系统已在多家头部公司实现量产级部署,此次资金将助力我们巩固在欧洲市场的领导地位,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Nomagic 的技术优点是通过 AI 算法优化机器人路径规划和动态决策,相比传统人工分拣效率提升 3 倍以上。其模块化系统可快速适配不同仓储环境,支持 24/7 连续作业,明显降低人力成本。目前,公司已与欧洲多家大型零售商及 3PL 企业建立合作,客户包括时尚、快消、医药等多个领域。

  此次融资由欧洲知名投资机构领投,将重点用于三方面:一是加速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核心市场的部署;二是深化 AI 研发技术,开发多机器人协同调度系统;三是扩建波兰研发中心,引进顶尖工程人才。Nomagic 计划到 2027 年实现机器人装机量突破 5000 台,覆盖欧洲主要物流枢纽。

  智能仓储是未来十年供应链变革的核心战场。Nowicki 指出,Nomagic 正通过技术创新重新定义分拣效率标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欧洲最大的柔性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欧洲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Nomagic 的动态分拣系统将在缓解劳动力短缺、应对订单波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小伙搬砖9年攒200万 对话本人:工地活都会干曾一月挣3万,如果时间能倒流还是想好好读书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逐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

  多个大尺度app遭曝光,服务有荤有素,女孩直言越露骨越赚钱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相关新闻